好的让我来想个昵称吧

嘿嘿嘿

【影评】《红海行动》,带你感受真实的战争

萧萧:

今天看了《红海行动》,根据也门撤侨事件改编的,看过《战狼2》的对故事背景应该不会陌生,但个人更喜欢林超贤导演的这部。从05年的《证人》开始,就有关注这位导演的作品,他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几位香港导演之一,《线人》《逆战》《激战》《魔警》等都出自他的手下。林导非常擅长双雄为主角的电影拍摄,是枪战片动作片的一把好手,这次指导《红海行动》,从有预告开始就一直很期待了,两年前的《湄公河行动》,已经展示了他在拍摄主旋律真实故事改编电影上的才华,但更多的还是港式警匪片套路,这一次的《红海行动》则是一个升级,无论从场面还是武备,强大到震撼,并将林导的直男硬汉风格进行到底。能够把主旋律命题作文拍出自己的风格,戴着镣铐跳舞,是非常难得的。因为电影本身应当具有典型的观赏性,其实才是宣导性。


先预警一下,电影的一些画面非常血腥,有大量的爆破戏,爆炸后真实的残肢断臂血浆迸射,害怕的还是不要去电影院免得受惊讶,但是如果可以接受这些场面的话,个人还是比较推荐去看的。


对影片最大的感受是真实,真真实实的战士,有血有肉,有情感,会流血受伤,也会死亡。在残酷的战争面前,没有可供个人英雄主义逞能的地方,每个人都必须和其他人配合,才能够完成行动。他们没有三头六臂不是超级英雄,他们只是真真实实的人。可以说,这是导演对战士最大的尊重


通常来说,动作片都需要平衡文戏和打戏。林超贤这次把全篇80%以上的内容都放在了打戏上,把女兵直接当男人用,战斗贯穿始终,海青饰演的女记者可以算是文戏担当,通过记者的视角,把这个故事串连完整。故事的前半段用各种各样的爆炸与枪战铺开场面,队长、爆破手、机枪手、狙击手、观察员、医疗兵……每个人都涂着油彩,甚至无法记得他们谁是谁,原本这是电影的缺陷,人物脸谱化缺乏内心的光彩,但是,后半段开始,随着女记者与队长的争吵,到记者助理被残杀,她崩溃绝望。他们决定解救所有人质。


于是,先前的狂轰乱炸化为小分队在小范围内作战,各种室内战巷战沙漠战坦克战由此开始,林超贤终于将主旋律电影偷偷转化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,也就是类型片内核(解救人质、化解脏弹危机,港式警匪片经典套路),并将人物逼入绝境,于是,角色的魅力开始展现。


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,那些先前铺垫下的“小细节”就被挖出来,派上了用上。印象深刻的是有个叫石头的小战士总爱吃糖,他把糖给了受伤的女机枪手,告诉她,吃糖就不疼了,后来他被炸飞了胳膊,射穿了颈部,临死前说,好疼,机枪手翻找出他给的那个糖,喂给他,说,吃糖,不疼。虽然只是短暂的一幕,但是配合两人的动作表情,这种枪林弹雨的难得的温情就展现出了令人泪目的效果。文戏很少,但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人文情怀。


另外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狙击手,也是一个比较容易出彩的人物。一方面,对手的质量决定了一个人的质量。不同于其他战士和恐bu分子们的对轰对射,他(包括观察员,他们是一个整体)的对手只有一个,对方狙击手。这种点对点的较量,是很有意思的。包括敌方那位爱啃干果的少年狙击手,虽然刻画的不多,但是非常有趣,被打掉了一只耳朵,躺在广场上惬意地啃着干果,一发觉我方狙击手出动,立刻满血复活。两边狙击手斗智斗勇的戏份很有意思,也增添了不少人情味,让人忍不住脑补,他们以前都经历过些什么。另一方面,狙击手和观察员之间的态度变化,也很有意思。小观察员从一开始对这个“听说很拽”的狙击手不太喜欢,到后来见识了他的能力,在他的鼓励中一点点战胜内心的恐惧,出色地配合他完成任务的同时,也得到了狙击手的认可。这就是鲜血浇灌出的成长。


《红海行动》未必是最好的战争片,比起口碑标杆《血战钢锯岭》流露出的人性的思考,稍显不够。但毕竟这是一篇命题作文,留给导演发挥的空间不够。毫无疑问,这是一部非常有良心的作品,远赴摩洛哥实景拍摄,爆破炸车实拍,沙漠边缘的高温……一切的一切,都让这部电影更加真实。


总而言之,故事节奏感很好,荷尔蒙燃爆,没有刻意渲染主旋律,直接用枪用炮用行动来表达,很有力度。真实,是这部电影最感人的地方。林超贤是一位非常专业的导演,全片在专业领域几乎找不到bug,可以说是教科书一般的国产战争片了。喜欢战争片动作片的朋友,一定不要错过哦。



评论

热度(25)